在目前我國的湖岸、連通溝渠的改造以及在湖濱帶濕地外堤的建造中,整治工程往往著眼于工程本身,沒有意識到周圍生態系統的重要性 ,忽視了對原有生態系統的恢復;堤岸的迎水坡面多采用硬質材料,如混凝土、漿砌塊石等 , 使得植物難以生長,也影響了湖濱帶濕地生態系統的連續性。因此有必要在實施這些改造工程的同時,采取生態護坡、駁岸技術,一方面恢復堤岸和溝渠的生態功能,另一方面結合景觀建設,美化湖岸、溝渠的視覺效果。
生態護坡技術主要有:發達根系固土植物、土工材料復合種植基、植被型生態混凝土等。生態駁岸有:自然原型駁岸、自然型駁岸、多種人工自然型駁岸。
在進行城市湖泊岸堤和溝渠生態恢復時,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技術。對于景觀湖泊和溝渠,則主要采用自然原型駁岸、自然型駁岸,在岸邊種植耐澇樹木如楊、柳和其他一些喜水性植物。對于兼有防洪作用的湖泊和溝渠,則需要采取多種人工自然型駁岸,首先用植被型生態混凝土等生態材料護坡,然后在穩定化的坡上種植耐澇植物。
為了使湖岸景觀與湖濱和陸地景觀緊密結合,還要實施 3 方面的設計:
1、將湖岸改造成為不規則的河灣,延長湖岸線長度,并根據不同物種需要將湖岸改造成平緩型、陡峭型、泥濘型等多種類型,美化視覺效果。
2、在湖岸外側種植闊葉林或高大喬木,減少熱輻射,為湖岸內側的濕地生物提供遮蔭場所,但要避免成行成排的樹木所帶來的視覺單一以及樹木密度太大影響水面陽光直射。
3、向外采取過渡性的景觀設計方法使湖泊景觀與周圍景觀自然相連,思路是設計立體層次的景觀。從湖岸向外,按一定的層次順序排列植被的高度和類型,循序變化,構成軟質景觀;在湖岸周圍建設濱水道路,穿插以水為主題的設施 ( 如噴泉和小型水池等) 構成硬質景觀。最終將湖泊景觀和城市景觀相結合,從湖面向外形成“親水區- 見水區 - 遠水區 - 望湖區” 4 個層次的景觀格局,在三維空間內豐富湖區景觀。
將生態恢復和景觀建設結合是未來城市水體功能恢復和水質改善的方向,其中涉及到多學科知識,如:生態學、環境生物學、景觀生態學和園林設計等,實質意義上的交叉還十分困難??傮w上,城市湖泊生態恢復和景觀設計就是要形成一個“湖心 - 淺水 - 湖濱 - 湖岸 - 陸地”、“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 挺水植物 % 濕生植物 - 林木 - 外圍景觀”交錯的生態系統以及軟質與硬質景觀結合的景觀格局,具備生態、環境、景觀和經濟等綜合功能。